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
学文网 2017-09-19 00:00:00
【关键词】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现状 对策
教育部高教司《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》(以下简称"基本要求"):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:"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,具有一定的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的能力,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,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,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。""基本要求"提出了"以实用为主,应用为目的",这是以时代为特色的教学目标,也是衡量教学教学效果的标尺。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和目的,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随着改革的深入,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,为以后的英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在教学改革的同时,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一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
1.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。今年,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较往年减少十几万人,再加上,各高等院校连年扩招,生源整体质量严重下降。高职院校本身具有其特殊性,生源多数来自中专、技校、职高的三校生,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,且参差不齐。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,薄弱的英语基础,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,知难而退的恶性循环。
2.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,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,自主学习能力较弱。高中时,老师会把重点和考点反复复习和强调,学生掌握较好,否则,就掌握不牢。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方式,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。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动机和心态不利于学生掌握英语。进入高职高专后,在课堂上,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,这使得部分学生很难在短时期内调整过来,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,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,不利于其提高英语水平。
3.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不足。虽然高职高专教育开展多年,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,缺乏理论指导,教学实践只能处于不断的摸索之中,对于英语教学,更是如此。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,缺乏全面、认真、深刻的思考,这是造成教育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。
近年来,随着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,高职院校迅速发展,并连年扩招,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,直接导致英语教师授课任务繁重,平均课时在16节以上。面对繁重的授课任务,教师因为上课而疲惫不堪,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和进修,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4.现有的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。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,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,但相同点在于,教材内容往往词汇量、阅读量、内容等过多,很难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情况相联系,再加上句型、翻译。写作部分偏难,学生出现为难情绪,学生积极性不高。
5.教学方法陈旧,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足。《基本要求》中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、内容及要求规定: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,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。但是,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依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,注重学生知识的训练,忽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,而缺乏技能的训练。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学生在英语实践方面缺乏锻炼的机会,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。有些高职院校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足,是由于现有的设施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。如我院,一届学生有将近5000人,只有四个语音室,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。
6.评价体系不健全。教育部高教司提出: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,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。这是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,但是,多数学校仍然把高职英语教育定位在实用英语能力测试(ab级考试)上,仍属于应试教育,这和高职教学的目标不相符合的,不利于语言的学习。
二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对策研究
1.采用分级教学法。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参差不齐,可采用分层次教学。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,统一的教学内容,势必造成有些学生"吃不饱",有些学生"吃撑了"。在入校之初,对学生进行考试,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班,针对不同的基础,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,因材施教。起点低的学生,多采用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,是起点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;而高起点的学生则采用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,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,提高语言技能。
2.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的教学,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,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应用能力,就需要培养其语言的应用意识。中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,只适用于应试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引导,使其改变以前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的学习方法,更加注重语言的应用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设置良好的练习和交际场景,培养和增强学生应用语言的意识,形成良好的应用语言的习惯,进而形成应用能力,并有所提高。
3.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理论的研究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队伍应该有着过硬的知识技能,懂得教育心理学,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,不断的更新教育学理念,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方面的前沿的信息。但是,多数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是不能达到的。这就需要,高职院校切实的减轻老师们的负担,保障教学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空间,提供进修的机会,使院校自身能逐步形成一直年龄结构、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稳定的教师队伍。
4.科学合理的选取教材。针对不同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教材,内容设计上体现"以学生为中心"。对于初级学生应采用基础教材;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,应采用内容稍难的教材。高职教学和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方针的不一样的,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,因此,两类教材还有其共同点:都应该是由两部分构成的:一类是公共基础教材,一类是属于专业英语教材。基础教材,突出语言的实用性、应用性;专业教材,为以后的就业岗位做准备。两者相结合,构成高职的教材体系。
5.改革教学方法,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。要提高教学效果,就必须改变原有的"粉笔+黑板"的教学模式,改变"以老师为中心"的教学方法,强调语言的实用性,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。"粉笔+黑板"的教学模式,往往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乏味,使用多媒体教学,能够丰富知识,开阔眼界,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度。使用多媒体教学,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,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突出语言的实用性,应该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,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,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。
6.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。很多高职院校,把实用英语能力测试(ab级考试)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,我们学院也不例外,这是不符合基本要求中的教学目标的。我们应该改变这一现状,真正把精力放在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上来,提高学生的语言的交际能力,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,实用英语能力测试也就自然而然地通过了。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,可以通过充实平时成绩的方法,给学生创设更多地应用语言的机会。通过平时成绩的打分,来督促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,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。
高职教育在发展,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。社会的发展,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增强语言的实践性、应用性是高职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。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,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,把英语真正变得"实用",以适应学生以后的岗位需求。
参考文献:
[1]教育部高教司.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(试用)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.2000.
[2]张九明.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[j].开封教育学院学报.2005(1).
[3]束定芳,庄智象.现代外语教学—理论、实践与方法[m].上海: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.1996.
(作者单位:郑州交通职业学院)
编辑/赵军
系统推荐